|





| 主要用途 | 甜味剂 |
| 执行标准 | 国标 |
| CAS | 见包装 |
| 型号 | 食品级 |
| 包装规格 | 1*25 |
| 有效物质含量 | 99% |
| 含量 | 99% |
益处:甜蜜素,白色针状、片状结晶或结晶状粉末。无臭。味甜,其稀溶液的甜度约为 甜美素蔗糖的30倍。甜度为蔗糖的40~50倍,为无养分甜味剂。10%水溶液呈中性(PH值6.5),对热、光、空气安稳。加热后略有苦味。分化温度约280℃,不发生焦糖化反响。酸性环境下略有分化,碱性时安稳。溶于水(1g/5ml)和丙二醇(1g/5ml),几乎不溶于乙醇、乙醚、苯和氯仿。其浓度大于0.4%时带苦味,溶于亚硝酸盐、亚硫酸盐含量高的水中,发生石油或橡胶样的气味。具有非吸湿性,不支持霉菌或其他细菌生长。
用途:1.使用时与水1比500之比率合作,就有足够的甜度。甜美素2.甜美素单独使用时,其甜度为10克等于蔗糖500克(50倍)。3.甜美素与蔗糖一同合作使用时,其甜度可达80倍以上。4.甜美素与蔗糖及0.3%重量之有机酸(柠檬酸等)一同使用时,其甜度可达100倍或100倍以上。
安全性:
甜美素在1937年被伊利诺伊大学的学生麦克尔·斯维达(Michael Sveda)发甜美素现,1950年代开始应用于软性饮料工业,1960年代上市成为一般性代糖。1966年有研讨发现甜美素可在肠菌效果下分解为可能有慢性毒性的环己胺。196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研讨委员会收到有关甜美素:糖精的 10:1 混合物可致*的动物试验依据,不久后美国食物与药物管理局即发出了全面禁止使用的指令。英、日、加拿大等国随后也禁用。
1973和1982年,艾伯特(Abbott)试验室在多种证明甜美素食用安全性的试验报告基础上,两次向美国食物与药物管理局请愿希望能恢复甜美素的使用,但没有取得同意。美国食物与药物管理局认为现有依据虽然无法证明甜美素在大鼠和小鼠中的致*效果,并且一些国际组织也发表评论表明甜美素是安全物质,但他们是不会考虑推翻现有的禁令,也不会对甜美素进行系统性的安全评估。
供认甜美素甜味剂位置的国家和地区有超过55个,包括我国在内。
